正在閱讀:北極圈出現38℃罕見高溫,南極大陸18.3℃,這......
信息未審核或下架中,當前頁面為預覽效果,僅管理員可見
北極圈出現38℃罕見高溫,南極大陸18.3℃,這......
轉載
石秀明于 2021/12/24 17:05:12 發布
來源:微信公眾號
作者:半島都市報西海岸新聞
429 閱讀
0 評論
0 點贊
11
北極圈出現38℃罕見高溫,南極大陸18.3℃,這......
顯示
日前,世界氣象組織確認,2020 年 6 月 20 日西伯利亞維爾霍揚斯克監測到 38 ℃氣溫,創北極地區新的高溫紀錄。這究竟是怎么回事?不少網友被這一數據震驚,為此,記者采訪了相關領域的專家,對該現象進行解讀。
2020年6月全球氣溫升高,尤其是在北極西伯利亞地區 圖片來自中國氣象官微世界氣象組織指出,38 ℃這一溫度是在一場異常持久的西伯利亞熱浪中觀測到的。2020 年夏季大部分時間里,西伯利亞北極地區平均溫度比正常水平高出 10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指出,北極氣溫的新紀錄是該組織天氣與氣候極值檔案庫記錄的觀測數據中的一個,這些數據敲響氣候變化的警鐘。2020 年,南極大陸也創下 18.3 ℃的溫度紀錄。除了北極,塔拉斯表示,目前該組織正在核實 2020 年、2021 年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死亡谷記錄到的 54.4 ℃的溫度,也正在驗證今年夏天記錄到的意大利西西里島 48.8 ℃的歐洲最高溫度紀錄。該機構專家表示,從根本上說,這項調查強調了世界上一個重要的氣候區域正在升溫。通過對極端溫度的持續監測和評估,我們可以不斷了解北極這一重要地區發生的變化。江蘇省首席科技傳播專家、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二級教授智協飛指出,在以往,維爾霍揚斯克小鎮夏季的平均最高氣溫也就只有 20 ℃,而去年 6 月份卻出現了高達 38 ℃的罕見高溫,這是極不尋常的。" 有些科學家認為,北極圈內的這種極端高溫是八萬年一遇的罕見高溫。這樣極端高溫的出現和全球變暖密切相關。事實上,北極地區是全球氣溫上升最快的地區之一,其升溫幅度是全球平均升溫幅度的 2 倍以上。"38 ℃的高溫令很多人驚訝,難道在北極的夏天,也會感受到堪比 " 火爐 " 的高溫嗎?對此,南大國際地球系統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南大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教授張永光解釋,"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38 ℃是北極溫度的新紀錄,而且去年夏季西伯利亞北極地區的平均溫度比正常高出 10 ℃。不過這是北極地區去年的極端溫度,不會像我們人體在夏季感受到的 38 ℃,一般北極夏天 7 月份的平均溫度在 20 ℃左右。"張永光告訴記者,北極是相對比較 " 脆弱 " 的地區,氣候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而這次 " 破紀錄 " 重要原因大概率就是二氧化碳升高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另外,比如中緯度,中緯度到高緯度的大氣環流也會影響北極氣候。" 北極有個明顯的特點,就是海冰很多,海冰的反照率比較大,把太陽輻射可以反射回太空,能量被地表吸收得也會少一點。" 張永光解釋,像以前整個西伯利亞或者格陵蘭島都是冰雪覆蓋的,近些年,由于氣候變暖,北極冰川在慢慢融化,而冰蓋縮小又會加速變暖,就這樣互為因果,導致全球氣候異常。據官方監測數據,北極海冰的面積每 10 年減少約 12.8%。" 面積減少,厚度肯定也在減少。" 張永光說,正是因為北極地區下墊面主要是海洋,并且具有海冰多的特點,這里就像是 " 放大器 ",有數據顯示,21 世紀以來,北極是世界上升溫最快的地區之一,北極增暖的趨勢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被稱為 " 北極放大 " 現象。值得一提的是,2020 年,南極大陸也創下 18.3 ℃的溫度紀錄。北極、南極溫度都 " 破紀錄 ",也讓不少網友感到很驚奇:" 氣候變暖,是導致極端天氣的罪魁禍首嗎?"張永光表示,業界曾經做過調查,工業革命以來到如今,全球平均氣溫大概上升了約 1 ℃。也有數據表明,從近 100 年來看,如果給最高溫度排個名,那近 10 年的全球氣溫肯定是排在很前面的。" 但近 10 年氣候變暖是否更嚴重了,還需要更長期的氣象監測數據。"他提到,北極冬季會產生 " 極渦 " 現象,是極地環流的主角之一,也是大規模極地冷空氣的象征。今年美國德克薩斯州二月出現寒潮,就是由于北極極渦減弱造成。而且這兩年歐洲和北美常常在冬季遭遇風暴雪,都與該現象有關,因此可以看出極端氣候在一定程度有增加的趨勢。" 這種趨勢總體表現在階段性降水、低溫或高溫的頻率有所增加,冬春季北半球的寒潮可能和北極升溫有一定關系,但還不能妄斷將‘鍋’甩給北極,因為氣候變化是全球一體的,而不是割裂的。" 張永光說。記者了解到,張永光教授團隊一直致力于研究全球變化及陸地生態系統的響應。" 我們將植被遙感與全球變化生態學研究相結合,首次對近四十年全球施肥效應的時空變化格局進行了定量化評估。" 他表示,這樣就可以為準確估算全球陸地生態系統碳收支、更為精準預測未來氣候變暖的速率均有重要的意義。據悉,溫室氣體的排放,已經被大量研究和事實證明,是近一百年來全球氣候變化直接的原因或者說是主要原因。其中,二氧化碳就包含在溫室氣體中。2020 年,世界氣象組織全球大氣觀測計劃站網觀測到全球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到過去 80 萬年以來的新高。2019 年,中國青海瓦里關站觀測到的大氣二氧化碳濃度,也達到自 1990 年我國在瓦里關開始全球大氣溫室氣體觀測以來的最高值。" 二氧化碳濃度指的是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二氧化碳濃度越高,說明其在空氣中所占比重越大,導致溫室氣體效應增強,致使溫度升高。"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候與應用前沿研究院院長羅京佳指出,二氧化碳濃度升高會導致氣溫升高,使得大氣中水汽含量增加,容易形成降水、極端暴雨、雷陣雨等強對流天氣,極端天氣越來越多。同時,也會造成洪澇災害,強臺風增多、強度更強。此外,海水溫度升高也會造成海平面升高,海洋沿岸海拔較低地區受其影響較大,海浪潮汐、風暴潮等的影響也會越來越多,對國家生態安全、環境安全、水安全、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帶來更大挑戰,影響和風險加重。更值得關注的是,二氧化碳濃度升高也會影響生物多樣性。因此,羅京佳建議,通過改變個人生活方式、科技進步和增強環保意識等方面,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比如,從個人來講,可以選擇綠色出行方式。" 少開車,多乘坐公共交通。如果一定要開車,可以選擇新能源汽車等。"此外,鼓勵高科技的發展,利用更環保、更綠色的能源,比如核能、太陽能、風能等,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 當然,也要注重科普教育,提高大家的氣候環保意識。"
◆如果本條內容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
◆來源:現代快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